Dr. Chia Chen
decoration
李佳臻醫師

李佳臻醫師

生殖醫學 暨 婦產科醫師

在備孕的旅途上,
  與妳一起並肩前行

李佳臻醫師的不孕症診療室

透過專業,幫助女性更了解自己的身體,提升健康意識。

婦產科專科醫師 / 不孕症次專科醫師

李佳臻醫師

「妳有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將來可能會不孕喔。」
我第一次聽到這個診斷,是在大學某一年的寒假,被一位年邁的婦產科醫師診斷。



回想起來,我的月經從初經開始就與別人不同——

不是長時間不來,就是一個月內天天出血。
青春期的我,臉上長滿了痘痘,卻從沒有人告訴我,這可能與賀爾蒙失調有關。



在行醫之路的多個選擇中,我踏入了「婦產科暨不孕症」這個領域。
我的初衷很簡單——透過專業,幫助女性更了解自己的身體,提升健康意識。

在生育這件事上,女性確實該有年齡焦慮。
然而,醫學知識的不對等,使許多人錯過了最珍貴的黃金時機。


「唯有足夠了解,才能擁有選擇的權利。」
在這裡,我將分享一般婦產科與不孕症的知識,

陪伴妳更了解自己的身體,擁有更多選擇的自由。

詳細資訊
李佳臻醫師

熱門問答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定義,在沒有避孕的情況下,經過至少12個月的規律性生活(平均每週2~3次)而無法自然懷孕即為不孕症。

年紀35歲以上的女性,由於生育力隨年齡下降,建議在嘗試懷孕6個月未果時即進行評估。

  • 女性因素(約佔40-50%):
    • 排卵異常(如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卵巢功能早衰)
    • 輸卵管阻塞或沾黏(如曾有骨盆感染、子宮外孕)
    • 子宮結構異常(如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肌瘤)
    • 年齡因素(35歲後卵子品質與數量明顯下降)
  • 男性因素(約佔30-40%):
    • 精子品質異常(數量少、活動力差、畸形率高)
    • 性功能障礙(如射精困難、勃起障礙)
    • 曾有睪丸手術、化療、放射治療
  • 雙方共同因素(約佔10-20%):
    • 男女雙方皆有輕微異常,合併影響受孕機率
  • 不明原因(約佔10-15%):
    • 約10–15%的病人檢查結果皆正常,但仍難以自然懷孕
  • 未滿35歲,嘗試懷孕超過一年未成功者
  • 滿35歲以上,嘗試懷孕6個月未成功者
  • 超過40歲,建議「立即」前往門診進行評估
  • 任何年齡但有潛在不孕症風險者

女性方面

  • 月經不規則(如多囊性卵巢症候群 PCOS)
  • 子宮內膜異位症病史
  • 曾經有骨盆腔感染或骨盆手術(可能造成輸卵管阻塞)
  • 多次自然流產
  • 曾接受化療、放療或有早發性卵巢功能不全(POI)家族史

男性方面

  • 睪丸受傷、隱睪、靜脈曲張病史
  • 曾接受疝氣手術、輸精管結紮
  • 射精困難或性功能障礙
  • 曾感染腮腺炎後睪丸炎
  • 曾接受化療、放療
  • 卵巢庫存量指標 AMH
  • 其他女性荷爾蒙抽血檢查(FSH、E2、LH 等)
  • 泌乳激素及甲狀腺素功能檢查
  • 陰道超音波
  • 子宮輸卵管攝影 HSG
  • 男性精液分析(精子數量、活動力、型態)
  • 依病史評估是否需遺傳、自體免疫等進一步檢查

排卵誘導(OI)

  • 服用排卵藥物促進卵泡成熟,提高自然受孕機會;需配合排卵監測與性生活時機。
  • 適用:排卵不規則、如PCOS,雙側輸卵管暢通且精蟲檢查正常者
  • 每週期成功率: 約 10%

人工授精(IUI)

  • 精液洗滌後注入子宮腔,搭配排卵日執行;過程較簡單、費用相對低。
  • 適用: 輕度男性因素、女性排卵正常、有輕微子宮頸因素
  • 每週期成功率: 約 10-20%

試管嬰兒(IVF)

  • 卵子取出後與精子在體外受精,胚胎培養2-5天再植回子宮內;可配合胚胎染色體檢測(PGT)。
  • 適用: 輸卵管阻塞、重度男性不孕、長期不明原因不孕、想縮短達到懷孕時間者
  • 每週期懷孕率:
    • 約 50-60 %(<35歲)
    • 約 25-40%(35–40歲)
    • 約 5-10 %(>40歲)
  1. 療程評估與準備期
    • 抽血與超音波檢查卵巢功能(如 AMH、FSH、LH、E2)
    • 精液分析,評估精子品質
    • 評估子宮、輸卵管狀況(超音波、子宮腔鏡、輸卵管攝影)
  2. 卵巢刺激期(打排卵針)
    • 每天注射排卵針,約 8–12 天,讓多顆卵泡同時成熟
    • 定期回診做陰道超音波,追蹤卵泡大小與抽血監測荷爾蒙
    • 卵泡成熟後,安排「破卵針」注射,準備取卵
  3. 取卵手術(OPU)
    • 於破卵針後 34–36小時進行取卵
    • 施打輕度鎮靜麻醉,在陰道超音波導引下將卵子取出
    • 同一天,先生提供精液樣本
  4. 受精與胚胎培養
    • 精子與卵子進行受精:
    • 依精蟲狀況進行自然受精(IVF)或單一精蟲顯微注射(ICSI)
    • 胚胎培養至第3天(分裂期)或第5天(囊胚期)
  5. 胚胎植入(ET):
    視情況選擇:新鮮胚胎植入(同一周期,取卵後的第三或第五天)或冷凍胚胎植入,待子宮環境較佳時再植入
  6. 等待期與驗孕:
    胚胎植入後約 9–12 天抽血驗孕(β-hCG),若懷孕成功,約第5–6週安排陰超確認胎囊與心跳

**整體流程約需 4–6 週,但視個人狀況調整

更多問答

合作洽詢

合作邀約簡短說明文案合作邀約簡短說明文案合作邀約簡短說明文案合作邀約簡短說明文案